这一天
想你的时间最长
梦你的时间最短
这句与夏至有关的情话,轻巧地诠释了这个节气的特殊性——这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日子,标志着盛夏季节的开始。
这一天,中国最北端的漠河是我国昼长最长之地,昼长17小时;我国领土最南边的曾母暗沙是我国昼长最短之地,昼长13小时多,南北差距近5小时。
夏至这天正午,在北回归线上的地区会出现“立竿无影”景象,人们看自己的影子,也会见到一年当中最短的影子。
此时,地表由阳光获得的热量达到最多。之后一段时间,热量收益虽然逐步减少,但依然大于热量散失,所以天气继续趋热。知道热量收支达到平衡、盈亏相抵时,气温达到峰值。换而言之,虽夏至获得的热量最多,但最炎热的天气却发生在小暑、大暑。
夏
三候
至
.06.21
一候鹿角解
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
二侯蝉始鸣
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
三候半夏生
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
夏季警惕五类疾病
01
肠道疾病
从疾病的表现上划分,夏季易发的肠道疾病主要是痢疾。
痢疾俗称腹泻或拉肚子,表现为大便糖稀,便意频繁,次数增多,并伴有腹部疼痛、感觉不适、乏力虚弱。痢疾大体上可以分为细菌性和肠道功能障碍性。
02
中暑
身体虚弱;酷热或阳光照射下工作;劳动强度大、出汗多;有慢性疾病;身处忽冷忽热温度变化剧烈环境中,劳动强度大等人群最易中暑。
03
痛风
夏季人体汗液蒸发过多时,会导致血液浓缩、血容量减少,此时尿酸的浓度相对较高,容易聚积在局部组织,形成尿酸盐结晶。运动过量水分流失严重,也会引起尿酸升高,进而增加痛风发作的几率。
04
热感冒
夏季湿热,暑湿感冒是夏天特有的感冒,也就是老百姓俗称的热伤风。
05
空调病
科学研究发现,各种细菌和霉菌都可在有空调的房间内生长繁殖。经常处于空调环境中,容易诱发一种呼吸道疾病--空调肺炎,出现发热、咳嗽、咯痰、咽喉疼痛等症状。
夏至饮食推荐
夏至是一年中人体代谢最旺盛的节气,此时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可口,避免油腻、难消化的食品。早、晚喝点粥,既能生津止渴,又能补养身体、助阳气。蔬果方面,苹果、葡萄、木瓜、枇杷这类平和的水果适合各种体质的人吃。
夏至除了饮食清淡,还可多吃苦味蔬菜,如苦瓜、香菜等,可除燥祛湿、清凉解暑、促进食欲。不过,苦味食物均属寒凉,但体质较虚弱者不建议食用。
薏苡仁绿豆粥
原料
绿豆30克,薏苡仁30克,粳米克。
做法
1.煮制前,将薏苡仁用温水浸泡2~3小时,绿豆浸泡1~2小时。
2.将粳米淘洗干净后放入清水,并倒入浸泡好的薏苡仁及绿豆,煮为稀粥即可。
功效
薏苡仁健脾化湿,绿豆清热解毒,二者相配是解暑化湿的佳品。
冬瓜豆腐排骨汤
原料
排骨、冬瓜、豆腐、姜片、葱段、料酒、白胡椒粉、精盐、香油。
做法
1.将排骨切成小段;冬瓜、豆腐切块;葱切段、姜切片放入盘中备用。
2.在水中倒入一勺料酒、放入两片姜片,煮开后放入排骨,焯去血沫。
3.将焯好的排骨洗干净,放入锅内加入凉水、葱段、姜片。
4.大火煮开后改中小火继续煮1个小时后,放入冬瓜,过20分钟后再放入豆腐。
5.中小火继续熬煮20分钟,放入一勺料酒,一勺盐,少许白胡椒粉调味,出锅前可淋少许香油。
功效
冬瓜养胃生津、清降胃火,促使淀粉、糖在体内转化为热能而不变成脂肪;排骨中除了脂肪及维生素外,还含有大量的磷酸钙、骨胶原等。
壮医防治风湿病特色疗法
01
壮医药物竹罐疗法
壮医药物竹罐疗法是广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医院风湿病科主任李凤珍主任医师。
本疗法适应症较广泛,各科疾病均可应用,主要用于寒毒、瘀毒所致之病症。主要用于发旺(风湿病)、痧病、各种原因引起的核嘎尹(腰腿痛)、颈椎病、肩背酸痛、麻抹(麻木)、肢体麻木、“甭裆呷”(半身不遂)、肌肤麻木不仁、肌肤痹冷疼痛不适、骨折愈后瘀积、“林得叮相”(跌打损伤)、“巧尹”(头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
02
壮医针刺疗法
壮医刺血疗法是用针刺人体的一定穴位或部位,运用挤压或拔罐等方法使针眼出血达到治病目的。具有调整阴阳、调理气血、止痛消肿、通调龙路、火路气机等功效。
主要用于火毒、热毒炽盛的阳证、实证、热证。如痧病、外感发热、痛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风湿病;跌打损伤瘀积;颈肩腰腿痛,腱鞘炎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疳积、急性咽炎、目赤肿痛、昏厥、中暑等;疮、痈、无名肿毒等。
03
壮医火攻疗法
是采用经过酒精、药材等炮制过的药枝(如鸡血藤、追骨风、牛耳风等),点燃一端待明火熄灭后,用暗火包裹于两层牛皮纸内,间接在患者关节肌肉痛处的皮肤熨灸。
主要适用于风湿病关节疼痛或伴肿胀而关节局部灼热不明显、功能活动受限者;肢体痹冷;风寒头痛或痛经等。
04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用经过壮药炮制的苎麻线,点燃后灼灸患者体表的穴位或部位的一种灸法。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适应症广,主要适用于痧病、胃脘痛、头痛、头晕、风湿关节疼痛等内科疾病;带状疱疹、慢性湿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等皮肤病;痛经、附件炎、带下病等妇科病;小儿疳积等疾病;眼干、视物模糊等眼科疾病;口腔溃疡等口腔科疾病;耳鸣等耳鼻喉科疾病。
05
三伏贴疗法
壮医三伏贴是用壮药调和而成,具有疏通龙路、火路气机,祛风散寒、除湿,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功效,使一些宿疾得以康复,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愈防复”的目的。
主要适用于:风湿病、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坐骨神经痛、关节炎、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病、神经系统疾病、皮肤病:荨麻疹、神经性皮炎、免疫力低下儿科疾病等等。
06
壮医药熨疗法
壮医药熨疗法是将相关壮药水煎成药液,利用侵泡了药液的毛巾,熨烫于治疗部位,借助药力、热力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法。
主要适用于寒毒、湿毒、风毒、痧毒、瘀毒所致的病症,如发旺(风湿病);痧病(感冒);麻邦(中风偏瘫)、肌肤麻木不仁、肌肤痹冷疼痛、萎软无力;颈肩腰腿痛、骨折、跌打损伤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哮喘、慢性咳嗽、鼻炎等;痛经、闭经等妇科病。
良医推荐
李凤珍,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广西名中医、硕士研究生导师。
医院风湿病主任、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外治分会副主任委员、广西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会常务委员、广西中医内科学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风湿病分会委员、广西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委员、广西民族医药协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委员。
非物质文化遗产——壮医药物竹罐疗法的技术传承人。
长期从事风湿病的壮医诊治和研究,擅长壮医治疗骨关节炎、痛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银屑病关节炎、皮肌炎、多发性肌炎、骨质疏松症等风湿病;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病。
出门诊时间:周一、周四全天
出诊地点:门诊四楼风湿病科门诊
风湿病科联系
门诊:-
住院:-、
审核把关:大壮壮
内容生产:小壮壮
图片:鱼雷(部分来自网络)
特别鸣谢:风湿病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