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境贫寒雪上加霜
80后的林庆欢在家里排行老六,由于家里孩子多,负担过重,尽管父母每天不辞辛劳的务农,也只能是勉强维持家里的温饱,上学念书对于这个家庭的孩子来说,简直就是奢望。年,刚刚年满13岁的林庆欢因交不起学费辍学回家务农。一年后他跟随村里人去了福建,因为年龄小,费尽周折,就业没着落,后经熟人介绍担保,才进入一家鞋厂务工,工资仅元每月,这一干就是八年。地处偏远山区的甲斗屯,交通环境不便,村民观念落后,吃水难、行路难成为了制约经济发展的几大难题。当时林庆欢一家人居住在低矮的土木结构的危房里,冬天漏风,雨天漏雨,修补了多少次也不管用。老母亲也因为积劳成疾,不能下地干活,还需要人照顾。面对这一切,林庆欢的妻子心里打起了退堂鼓,抛下刚满3个月的女儿一走了之,再也没有回来。如此变故,林庆欢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但看到年迈的双亲和尚在襁褓中的孩子,还是咬咬牙,挺了过来。年,林庆欢重新认识了来自云南的农家女子小刘,小刘被他的勤劳上进打动,一心跟着林庆欢,她说家里不怕穷,只要齐心协力,这个家我们一起来撑!不甘贫困上山采药
新甲乡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原始植被种类繁多,正是这样罕见的天然环境孕育了无数珍贵树种和药用植物,岩黄连、山豆根、绞股蓝、鸡血藤等野生药用植物比比皆是,但是生长最多的还是中草药山豆根。林庆欢与第二任妻子经常看到有人走街串巷收购这些中草药,其中山豆根的价格比较高,经过认真考察后认为采药材也是一个出路。于是夫妻俩早出晚归、翻山越岭不顾危险采草药。起初,夫妻二人每天可以采到80棵左右的山豆根苗,晚上专门有人上门以每棵1元收购。由于山豆根野生苗在市场上需求量大,一度价格攀升达到每棵3元,还供不应求。夫妻俩意识到野生资源渐渐的枯竭,价格又贵,有市场,不如自己拿来种植。种植药材脱贫致富
“穷则思变”,说干就干!年春,夫妻俩把自家分到的荒山地围起来,因为没钱买苗,他一边开荒,一边和妻子上山找野生山豆根苗,每天找到多少棵苗就种多少。由于夫妻俩没有技术,造成严重的落花落豆,年勉强收到9斤种子,又因保管不当全部腐烂。“元一斤,当时种子销售价格是历年来最高的,我们辛辛苦苦护理两年的山豆根不但分文不得,反而还损失一万多元,那时候我都哭了”林庆欢说。年,林庆欢和妻子又从山上采来棵左右野生山豆根苗,整个药园达到棵左右,年共收到90斤种子,以脱壳每斤元全部出售,收入2万多元。年秋天,种子增加到斤,带壳每斤元出售,收入3万多元。也掘到种植山豆根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一举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年林庆欢偶然结识了宏益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技术员史永利。“他来我这里技术指导,一开始确实有点不信任他,感觉他就是来推销农药的,带着这些疑问和他聊起了山豆根,在不断的交谈中技术员教给我用药用肥的一些知识。后来史技术员了解到我家庭比较困难,还主动给我垫付了一年的农药和肥料钱。”年的天气变化无常,雨水多,落花落豆非常厉害,但在技术员的悉心指导下,药园种子还收到斤,除了自己留下一部分种子外,净收入达到了9多元。当年,林庆欢承包村里的一座山,把山腰开发,在山旮旯里仿野生种植山豆根。在他的带动下,全乡山豆根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一千亩。如今,林庆欢加入靖西市宏益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就有合作社技术员“把脉问诊”,他胆子更大了。年1月,一条两公里长的产业路修通,林庆欢又承包荒山地50亩,全部种植山豆根,实施规范化种植,依托合作社技术,由过去小打小闹转变成专业种植,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站在药园的制高点,望着朵朵金黄色的花儿,一串串掩映在绿叶丛中的山豆根种子随风摇动,林庆欢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今年又是丰收年,山豆根就是我的致富根。”我为靖西添份美
携手共创文明卫生城
记者:何彪黄璐瑛(通讯员)
编辑:陆强
总编:
谢丕海(政府网)韦晓燕(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xuetenga.com/yfyl/6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