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血藤一名的始载本草《本草纲目拾遗》云:“近日云南省亦产。其藤长亘蔓地上或山崖,一茎长数十里。土人得之,以刀砍断,则汁出如血。每得一茎,可得汁数升。”根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与现今药用鸡血藤相符。此外,《本草纲目拾遗》所载产于云南顺宁(凤庆)的“鸡血藤胶(膏)”,据调查考证,其原植物来源主要为木兰科滇南五味子KadsurainteriorA.c.Smith及其近缘植物。
15版药典鸡血藤:本品为豆科植物密花豆SpatholobussuberectusDunn的干燥藤茎。滇鸡血藤:本品为木兰科植物内南五味子KadsurainteriorA.C.Smith的干燥藤茎。
性味归经:苦、甘,温。归肝、肾经。功效: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风湿痹痛,麻木瘫痪,血虚萎黄。药用部位:本品为豆科植物密花豆SpatholobussuberectusDunn的干燥藤茎。血风藤,血风,血藤,血节藤,血枫藤,白花油麻藤,猪血藤,血龙藤,红血藤。三叶鸡血藤:又名密花豆藤、大血藤、血风藤、九层风。为植物密花豆的藤茎。主产于广西。山鸡血藤:又名香花岩豆藤、香花崖豆藤、丰城鸡血藤、贯肠血藤,苦藤,猪婆藤、大活血,过山龙、野奶豆。为植物香花岩豆的藤茎。主产于广西,云南、福建等地。白花油麻藤:为植物白花油麻藤(血枫藤、勃氏黎豆藤)的藤茎。主产于广西。亮叶岩豆藤:又名血节藤、血藤、血筋藤、光叶崖豆藤。为植物亮叶岩豆藤的藤茎。主产于广东、广西。鸡血藤:各种鸡血膝的统称。以上品种第一种为正品,其余为副品。均以藤茎条匀、树脂状分泌物多者为佳。鸡血藤,血藤,血节藤。产地与道地
鸡血藤商品多来源于野生。主产于广西平乐、武鸣、马山、临桂,云南禄劝、武定等地。此外,广东、广西等地亦产。
植株形态
密花豆SpatholobussuberectusDunn密花豆(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九层风、三叶鸡血藤(广西),鸡血藤(两广)
攀援藤本,幼时呈灌木状。小叶纸质或近革质,异形,顶生的两侧对称,宽椭圆形、宽倒卵形至近圆形,长9-19厘米,宽5-14厘米,先端骤缩为短尾状,尖头钝,基部宽楔形,侧生的两侧不对称,与顶生小叶等大或稍狭,基部宽楔形或圆形,两面近无毛或略被微毛,下面脉腋间常有髯毛;侧脉6-8对,微弯;小叶柄长5-8毫米,被微毛或无毛;小托叶钻状,长3-6毫米。圆锥花序腋生或生于小枝顶端,长达50厘米,花序轴、花梗被黄褐色短柔毛,苞片和小苞片线形,宿存;花萼短小,长3.5-4毫米,萼齿比萼管短2-3倍,下面3齿先端圆或略钝,长不及1毫米,上面2齿稍长,多少合生,外面密被黄褐色短柔毛,里面的毛银灰色,较长;花瓣白色,旗瓣扁圆形,长4-4.5毫米,宽5-5.5毫米,先端微凹,基部宽楔形,瓣柄长2-2.5毫米;翼瓣斜楔状长圆形,长3.5-4毫米,基部一侧具短尖耳垂,瓣柄长3-3.5毫米;龙骨瓣倒卵形,长约3毫米,基部一侧具短尖耳垂,瓣柄长3-3.5毫米;雄蕊内藏,花药球形,大小均一或几近均一;子房近无柄,下面被糙伏毛。荚果近镰形,长8-11厘米,密被棕色短绒毛,基部具长4-9毫米的果颈;种子扁长圆形,长约2厘米,宽约1厘米,种皮紫褐色,薄而脆,光亮。花期6月,果期11-12月。
我国特产,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和福建等省区。生于海拔-米的山地疏林或密林沟谷或灌丛中。
采收加工
9~10月采割全藤,截成长约30cm的段,或劈成术屑片,晒干即成,或鲜时切片,晒干。
类别特征
鸡血藤商品呈扁圆柱形、略弯曲,直径3~5cm,厚2—3cm,表面灰棕色,有时可见灰白色斑,表皮脱落处呈红褐色,有明显的纵沟及小型点状皮孔。横切面可见小形的髓偏向一侧,木质部淡红色,导管呈孔洞状不规则排列,韧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流出,呈红褐色或黑棕色,二者相间排列成偏心状半圆环5~7个,质坚实、难折断、断面呈不整齐的裂片状。气微,味涩。
1有树脂状分泌物呈红棕色至黑棕色2呈3–8个偏心性半圆形环3髓部偏向一侧
规格等级
鸡血藤商品不分等级,均为统货
质量评价
鸡血藤商品以中等粗细如竹竿、略有纵棱、质硬、色棕红、刀切处有红黑色汁痕为佳。以云南产品为佳炮制用法:将原药除去杂质,洗净,打丝或润透,切碎,干燥,筛去灰屑。
饮片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的丝条状或碎片状,丝条状者长约2~3cm,宽约0.2~0.5cm;碎片状者大小不一。外皮淡棕色至灰褐色,脱落处呈红棕色。碎断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横断面木部具多数小孔,有时间有红棕色至黑棕色的树脂分泌物,较完整者可见相间排列成条带状或偏心性半圆形环状,髓部偏向一侧。纵断面具纵直条理。质坚韧,纤维性。气微,味涩。
混淆品种
各地混作鸡血藤药用的还有以下几种: ①豆科植物香花崖豆藤MillettiadielsianaHarrms。产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干燥藤茎在福建、江西、安徽、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等地作鸡血藤药用。习称山鸡血藤、丰城鸡血藤。药材性状鉴别特征:藤茎呈圆柱形,表面灰褐色,有纵纹。横断面皮部占半径的1/4,有红棕色树脂状物,木质部黄色,导管呈细孔状。质坚实。气微,味苦涩。本品虽与鸡血藤来源及药材相似,但二者化学成分、功效不同,不应混用。 ②豆科植物常春油麻藤MucunasempervirellsHemsl.。产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其干燥藤茎在以上部分产区曾混作鸡血藤药用。药材性状鉴别特征:藤茎呈圆柱形,直径3~15cm。表面灰褐色,粗糙,具纵向的凹沟、横环纹和疣状凸起的皮孔,并可见瘤状凸起的侧枝痕迹。横切面皮部薄,韧皮部具棕褐色树脂状分泌物,木质部灰黄色,孔洞状导管呈放射状排列;韧皮部与木质部相间排列呈数层同心环,髓部细小。质坚,体重,难折断,折断面显纤维性。气微弱,味涩而微甜。本品虽与鸡血藤来源及药材相似,但二者化学成分、功效不同,不应混用。③木通科植物大血藤Sargentodoxacuneata(Oliv.)Rehd.etWils.。产于河南、陕西、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其干燥藤茎在东北及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江西、浙江、广东、四川等地曾混作鸡血藤药用。其植物形态、药材性状及功效详见大血藤一药条下。本品与鸡血藤来源、化学成分、功效均截然不同,不应混用。
1皮部红棕色,有6处向内嵌入木部2外皮常剥落,剥落处显暗红棕色3射线呈放射状排列
各家论述
1.《本草纲目拾遗》:活血,暖腰膝,已风瘫。2.《本草再新》:补中燥胃。3.《饮片新参》:去瘀血,生新血,流利经脉。治暑痧,风血痹症。4.《现代实用中药》:为强壮性之补血药,适用于贫血性之神经麻痹症,如肢体及腰膝酸痛,麻木不仁等。又用于妇女月经不调,月经闭止等,有活血镇痛之效。
附:滇鸡血藤(药典)本品为木兰科植物内南五味子KadsurainteriorA.C.Smith的干燥藤茎。本品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斜切片,直径1.8~6.5cm。表面灰棕色,栓皮剥落处呈暗红紫色,栓皮较厚,粗者具多数裂隙,呈龟裂状;细者具纵沟,常附有苔类和地衣。质坚硬,不易折断。横切面皮部窄,红棕色_,纤维性强。木部宽,浅棕色,有多数细孔状导管。髓部小,黑褐色,呈空洞状。具特异香气,味苦而涩。苦、甘,温。归肝、肾经。
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通络。用于月经不调,痛经,麻木瘫痪,风湿痹痛,气血虚弱。
15~30g。
中国植物志系统位置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蔷薇目Rosales蔷薇亚目Rosineae豆科Leguminosae蝶形花亚科Papilionoideae菜豆族Trib.Phaseoleae刺桐亚族Subtrib.Erythrininae密花豆属Spatholobus
本属约40种,分布于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和非洲热带地区。我国有10种和1变种,产于云南、广西和广东。
下级分类双耳密花豆SpatholobusbiauritusWei变色密花豆SpatholobusdiscolorWei耿马密花豆SpatholobusgengmaensisWei光叶密花豆SpatholobusharmandiiGagnep.美丽密花豆SpatholobuspulcherDunn红花密花豆SpatholobusroxburghiiBenth.红血藤SpatholobussinensisChunetT.Chen密花豆SpatholobussuberectusDunn单耳密花豆SpatholobusuniauritusWei云南密花豆SpatholobusvariansDunn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