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调查药都亳州低价中药材:按比例掺次品假货,回收药渣再销售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调查药都亳州低价中药材:按比例掺次品假货,回收药渣再销售药品关系到百姓健康,药品自身的质量必须保证。但记者近日在有“药都”之称的安徽亳州采访发现,中药材流通领域依然存在掺假卖假现象。
亳州中药材市场位于亳州市经济开发区内,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每天早上六点开始,这里就挤满了前来交易的货商。
覆盆子是一味常见的中药,古方多用于益肾和止血。记者调查发现,市场内,覆盆子的价格从10块/公斤到块/公斤,最高相差近20倍。市场里的药商告诉记者,要想降低成本,就要往每公斤多块钱的覆盆子里掺上每公斤四五十块钱甚至几块钱的次品和假货。
覆盆子里掺山莓中药材按三比一掺次品或假货
药商:三比一,三比一的掺大部分都是这样。一比一的掺就有点多了。
记者:哪个三哪个一啊?
药商:这个大的三斤,那个小的一斤。
我国《药典》明确规定,只有华东地区的掌叶覆盆子才具有法定药效,而记者在市场上见到的便宜货,经过辨认都是山莓和树莓,根本不是药材。
药商:你要是不懂,没比较,肯定看不出来。它平,另一个是圆圆的,看不出来,大部分人都掺。
记者:这样掺过的有人买吗?
药商:有人买,有人专找这样的,小医院也专找这样的,制药厂也都要药沫子,他们什么都掺。俺家的药沫子都没存货,筛出来的都卖完,打粉那些药都使药沫子。
记者:药沫子现在还抢手呢?
药商:抢手货,沫子都存不住。沫子有斤斤,全都卖完。
记者:药沫子怎么卖?
药商:10块。
记者了解到,市场里这种药商所说的药沫子,也就是覆盆子、山莓和树莓筛出来的渣滓,这些枝梗废料销量很大,常常卖断货,而药效几乎可以说没法保证。药商说这些东西是不能在市场上卖的,经过沟通,老板同意带我们到她家去看看那些抢手的药沫子。
药商:10块钱一斤。
记者:不是还有7块钱一斤的吗?
药商:那是四川货,我们这是浙江沫子。
在药商家里,记者听到竟然有比沫子还便宜的覆盆子,为了看到这种假货,记者按照市场药商通讯录找了几家药商老板,最后通过业内人士的引荐,在亳州市火车站附近找到了这种比渣滓还便宜的“覆盆子”。
记者:这是说好7块是吧?
药商:不是,7块5。给你标好了标准价,你需要什么样的包装,给你标成什么样的。
在外行人看来,这种更加便宜的覆盆子比之前那些药沫子要强多了,都是一颗一颗的,但是据知情人介绍,这种东西叫做树莓,
知情人:掌叶覆盆子是五叶的,这个东北的树莓,它本身就不是覆盆子,《药典》的标准,鞣花酸和山柰酚两个指标,它一点都没有。
药厂自买自查样品抽检用合格药材
药是治病的,人命关天,不管是饮片还是中成药,减损了药效和失去了药效都会耽误病情,不能像一般商品,可以价优质优、价廉质劣。而记者在亳州采访发现,整个市场里有问题的中药远不止覆盆子一味。
在亳州中药材市场上,货摊上摆放的大多是颗粒饱满、品质较好的药材。当买家需要批发讨价还价时,很多商家都会带着客户到家里去看看大货,而这些大货的价格就相当实惠了。中药材蔓荆子具有降压和镇痛消炎的功效,市场上好一些的每公斤多元,而药商的销售大单,每公斤的价格却只要20几元。
药商:便宜的药就是针对药厂,医院用的,那个价钱太高。基本上交到药厂的95%都是这种便宜的,像三黄片、六味地黄片、清火片不都有这个东西吗,那些药又不贵,要用那个多块钱左右的药材,生产出来成本高啊,它卖不上价。
记者:你这个便宜的卖得好还是贵的卖得好?
药商:还是这个便宜的销量大,那个货价格实在太高了,含量高的反而不好卖。
进入药厂的药一般都要经过药效检测,出具样品和证明,像这些价廉质劣的药材有这么大销量,又是如何通过检测的呢?
药商:怎么说呢,就要看你自己的本事了是吧,都是这样的。有些时候都是买一些国产货,就是江西货,含量够的,买一点样品,放在那个展厅,他们单位都是互相通的,我明知道这个价格高,为了应付上面来检查。
药商说,目前各个药厂采购和检测都是由药厂自己的人来进行,药厂自买自查,药监部门只是对某些药品的一些样品进行抽检。一位药厂采购员给我们透露了采买的内部规则。
药品采购商:像一般小厂啊,还都是私人的小厂,买质量差的药材就是老板授意的,我们原材料进来是自己检,出厂也是自己检,国家监管部门只是抽检。
山药制成假元胡药渣回收重新用
除了覆盆子和蔓荆子,在《本草纲目》记载中,有活血、利气和止痛功效的元胡,在一些药商手里根本就是加工过的假药。在亳州火车站后李村的一条小巷里,一户货商专门制作假冒的元胡,原料就是山药棱子。
知情人:这种就是用山药棱子加工的,根本就不是元胡,完全假的。但是这个价格非常便宜,只有六块钱左右。
记者还发现,一些药商还会从药厂回收已经提取过药效成分后的药渣,作为药材销售。
知情人:这个是直接从农民手上拿的元胡,正品,价格是五十来块钱。这种是药厂里面已经提取过了,基本上没有什么药性了,这种价格是二十块钱左右吧。所以说,这三种样品里,不是专业的人你根本看不出来的。
造假隐蔽手段翻新市场监管须加强
者了解到,全国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负责人曾签署过“军令状”,全力组织开展中药材市场整治,可以说经过这几年,绝大多数流通领域的中药材还是好的,可以信赖的。但一些市场里掺假作假仍然存在,监管方式急需升级。
记者在亳州暗访了五天,最直接的线索就是这一张记录着各大药商联系方式和药材经营品种的名单,在记者询问的十五家药商那里,近十种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的药材,基本上都有质量问题。
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肖鲁伟:业内关键是监管,监管关键是处罚。这里还有个优质优价问题,优质优价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你价格低,那么大家就偷工减料。
中药材不是普通商品和食品,源头监管不到位,应该事前监管的,变成了事后监管,劣质劣价的中药材一旦流入市场,不仅在中成药生产过程中无法更改,也将最终影响患者临床应用时的疗效和安全性。近两年各地通报的中药饮片问题不断,有大家熟知的连翘、板蓝根等等,出现问题的不乏一些知名药企。
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监管的滞后,监管的盲区,监管的真空地带,我把它称为叫药品安全监管的失灵现象。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应当是24小时全天候,度全方位,跨市场、跨地域,跨部门、跨产业。
刘俊海表示,除了监管,中药材的市场定价也应该改革,招标采购不能完全就低而取,要实现优质优价。从定价到监管,综合施策。
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原来的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和原来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还有质检总局,现在都组建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了。如果说过去三架马车都存在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监管漏洞的话,应当说我们从机构设置上已经开始向统一监管、协同监管这样一种康庄大道去努力了。
中药“病”了?中药已死?(节选)
来源:新民周刊/记者:张襦心/年11月16日
最可悲的事情莫过于,连治病救人的药都“病”了。
6年,记者采访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司司长骆诗文,他曾预言:“我们执行错误的‘中药现代化’路线与国际接轨三四年,已经使得中药加速走向衰败。如果这种情况再让它继续5年,中药就无法挽救了。”
年,记者拜访骆老,再度提及此事,他直言:“医药不分家。现在传统中药已经不复存在,医也完了!”
中医将亡于药?
和骆老的这番访谈,相约在一家咖啡馆。他步履蹒跚,比5年前略见消瘦。
“前些日子得了结肠炎,一直拉肚子,最严重的时候一天十几次。”骆老解释说。
这位学徒出身、从事中药工作53年的退休老人,有点头疼脑热从来都是自己开方、抓药。结肠炎病程缓慢,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为了根治,骆老从医书找到一方。
该方需要的药材,有一味颇为独特:伏龙肝。
伏龙肝就是灶心土,可治腹痛泄泻、便血。骆老托了朋友,终于在湖南农村寻找到了传统的老灶台。他特意交代:“要挖取灶底中心烧得最红的那一块,有多少要多少。”——这东西如今太金贵了,骆老保存了整整一大包,以备后用。为了保证这服药的品质,骆老亲自按古法炮制。果然几剂而愈。
很多人都以为“中医是慢郎中”,有时候连骆老的女儿都不例外。一次孩子发烧,咳得很厉害,工作繁忙的她为了快速治愈,医院挂水去了,没想到连着一星期都没见好。医院一位医生,是名老中医的孙子,仅用了5味药,3服下去,小朋友就活蹦乱跳了。
这位医生姓周,夫人也是名门之后,是京城名医施今墨的第三代。周医生用药有何高明?骆老说,重点是他每一味药都经过自己精心炮制。医院大多不炮制、或者乱炮制。
“山西有位老同志60多岁,善于医治一种罕见的病症‘骨血癌’,就是骨头会像棺材板一样一块块腐烂、流脓。西医认为,此乃骨髓感染流失成了空骨头,必须杀菌消炎,同时补钙。但用他的中药,不用补钙,也不需要西药杀菌,少则三个月,多则半年,骨头就能长得像新的一样好。还有位在政府任职的朋友出车祸,脑浆都看见了,抬到一位非常有名的中医那里碰运气。这位医生有规矩,配药的时候旁边不许有医务人员。我只看到她最后敷了一层草药在朋友头上,随着水分的蒸发,他的伤口不断愈合,非常神奇,他现在活得好好的。”
类似医案,在骆老这里比比皆是。我国著名脊柱医学专家张吉林也告诉记者,年就被保送到山东医学院学西医的他,经过几年大学苦读,后来却对中医正骨着迷,一研究就是20年,起源是一个偶然事件。“年,我大学毕业的时候扭到了脚,到医院就医,服了消炎镇痛药、用了外用药水都不见效。没想到有一次理发,一位深谙推拿正骨的理发师几秒钟就手到病除。当时我就惊呆了:传统医学竟然这么奥妙!”
年9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了被认为仅次于诺贝尔奖的拉斯克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表彰的是她发现了抗疟疾特效药青蒿素。当初抗美援越,越南士兵疟疾流行,越南政府向我国寻求援助。但中国没有多少奎丁,据说后来是周总理指示从中医药药典里寻找特效药,最后查到了青蒿。
屠呦呦获奖,本是一件让国人高兴的事情。然而此事却掀起了一场不小的论战风波。以方舟子为代表的一方认为青蒿素是地地道道的化学药,认为中国人应该努力进取,把精力集中在现代高科技产品上的创新上,而不是躺在先辈的摇篮里孤芳自赏。中医药拥护者反驳说:“假如没古方,我们能发现青蒿素吗?既然西方在西药上的技术远远领先我们,应该西方先发现这药才对。”
类似的中西医之争、中西药之争,在民间从未断绝。微博上,如果你不甘寂寞,可以试着发一段推崇阴阳五行和中医药的话。不出5分钟,定能招来唇枪舌剑、热闹非凡。
是否推崇中医药就是唯心主义、开历史的倒车?
骆诗文告诉记者:“其实中西医没有什么好争论的。对患者而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哪个见效快、痛苦小、不良反应小、价格低,就用哪个。”
一位老医生则对记者说:“不能怨老百姓骂中医。现在中药不灵了。价格涨得那么厉害,假冒伪劣又空前严重,老百姓怎么能不骂?从来没有见过中药材质量像今天这么差,过去三五服中药下去疗效就出来了,现在十服八服也没见疗效。”
最可悲的事情莫过于,连治病救人的药都“病”了。
骆老说:“我搞了50多年中药,现在的中药连我自己都不敢吃。不是危言耸听,很可能吃出问题。我吃中药,都得自己跑到药材市场亲手选药材,自己炮制。”
南京中医药大学周仲瑛教授断言:“中医将亡于药!”
作为华夏年文化结晶的传统中药,到底怎么了?
高价买“药渣”
“我买西洋参的时候特别烦,有时候一泡就没有味道了。”有位医生气愤地告诉记者,这类西洋参早已被萃取过有效成分。
骆诗文说,很多冬虫夏草也已被提炼,药材商将“药渣”用啤酒浸泡,误导消费者以为是真货。没有经过萃取的虫草外观饱满、色黄而亮,现在市场上至少70%的冬虫夏草,都被提取了有效成分,干巴巴的,虫体较硬,也没有香菇一样的香气。
即使正规药材市场,都充斥着以“药渣”冒充的正品,这让制药厂也很头疼。不买就得停产,买了药品质量肯定有问题。权衡再三,最终还是经济利益占了上风。
以下这些药材都发现过“被萃取”现象:人参、西洋参、党参、冬虫夏草、黄连、黄柏、牡丹皮、首乌藤、金银花、连翘、八角茴香、山茱萸、连翘、桔梗、淫羊藿、川贝、五味子、益母草、泽泻、白术、鸡血藤,柴胡、穿山甲、紫河车等。
如果说从前的中药造假,还只是在等级上以次充好,如今则是花样百出了。
骆诗文曾跑遍了全国17个中药材市场,总结出来常见的造假手法有山肉萸掺进葡萄皮,黄芩中掺桑寄生,用塑料做穿山甲甲片,把树枝包上毛皮包切成片冒充鹿茸,在海马肚子里灌玻璃胶,往虫草上粘铅粉……中成药造假则更有隐蔽性。比如衡量萸肉的质量标准是熊果酸的含量,一些药厂就往里掺山楂,结果一样达标,疗效只有天知道了。
救救中药,救救中医
求医问药的人们经常感叹,找到合格的好中药难,找到一位好中医,就更难了。医之用药如用兵,须有良医辨证施治、对症下药、才能精确打击。
但中国还有多少中医专家呢?
“过去能被国家外派给其他国家领导人治疗疾病的‘名师’已基本上没有了,只有高徒这一称谓,其中中医有人,计划让他们再带上一批具有一定中医水平的中年中医,总数达到人。”骆诗文谈道。
按照《执业医师法》规定,必须有4年以上医学院校的学历者,方能参加资格考试。凡是师傅带徒弟的,基本上是学徒出身,没有这种学历,一律不能考执业医师,也就无法行医。仅有一条狭窄之门,允许七八十岁的带五六十岁的,五六十岁的带四五十岁的。如此以来,只有提高,没有继承。
“我在中医药局好几年,问老中医:‘你带了几个徒弟?’他说上面给安排的,又不是我自己带徒弟。如果是我自己带徒弟,肯定会像亲生儿子一样教他。现在我都七八十岁了,徒弟五六十岁,他都形成自己观点了,能跟我学什么?什么也学不了!’中医这不是等死吗?前年我写了调查文章,有领导批示我反映的问题很好,要允许中医带徒弟,可惜下到执行层面就不了了之。”
吕柄奎被誉为中医泰斗,他的儿子吕嘉戈告诉记者:“从中医人数上的变化,就能说明问题。西医人数,从年到4年,增长了70多倍,达万人。而中医从年的27万-30万人,达到4年的27万人,实现了零增长!况且这27万人和55年前的那27万人,医疗水平无法相比。”
医院被废止,中医药就开始走上了不被重视之路,经过“现代化”的洗礼,如今更是日渐风雨飘摇。
“中药现代化没错,只是我们的路走错了!”著名专家张吉林认为:“中药要走自己的现代化之路,而不是全盘西药化。”
一位药工批评说:“现在该研究的不研究。比如传统硫黄熏蒸加工方式有不足的一面,但农民收的鲜药不处理无法卖出,怎么解决?没有人管。”
欧盟药典委员会草药专家组组长格哈德·弗兰兹,数年来研究中草药。今年7月,在世界中联中药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上,他表示“西方的植物药偏重于对已知化学成分的研究;而中草药则是基于对‘阴阳’理论的研究。中药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过来的,西药则是纯粹的化合物。因此,我们在尝试让中药和西药达到统一,结合两者的长处做一些整合工作。”
一位评论者提供了另一个思考角度:“目前西医、中医,西药、中药,谁更科学,以我们目前人类的认知能力,无法做出判断。所以最关键的不是谁先压倒谁,而是先保护,不要让两大体系中的一个先行消亡。”
长按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xuetenga.com/xwgj/6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