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案例是,以下内容选自《李忠肿瘤验案精选》。
注:中医讲究辩证施治,文内药方切忌自行找来服用!
周某某女64岁,左乳腺癌,行左乳癌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浸润性癌;免疫组化:ER(+++),PR(++)。术后化疗6周期。初诊
症状:左胁肋部疼痛,手足发麻,乏力明显,汗出,动则尤甚,咳嗽,咳黄痰,口苦,口中乏味,纳差,眠一般,二便调。舌淡暗,苔黄腻,脉沉滑。辨证:肝郁气滞,痰热互结。治法:疏肝理气,清热化痰。处方:柴胡、香附、山萸肉、赤芍、黄连、百合、仙鹤草、浙贝母、夏枯草、生黄芪、旱莲草、地骨皮、砂仁、炒枣仁、白花蛇舌草、生甘草。辨治要点:乳头属足厥阴肝经,乳房属足阳明胃经,外属足少阳胆经。气机郁滞,乳络壅阻是乳腺癌的直接发病原因或者诱发因素。因此临床治疗乳腺癌时,无论虚实,也无论攻补,都不可忽略“气郁“这个关键病机。故临床用药时,应始终注意理气药的应用。综观全方,从肝、肾入手,重在调气为先,佐以软坚散结,清心安神,解毒。二诊
此时患者开始放疗。症状:疲乏好转,汗出减轻,放疗过程中出现左上肢浮肿,皮疹,食欲尚可、睡眠差。舌淡暗边有瘀斑、苔白,脉沉细。辨证:肝郁气滞、络脉瘀阻。治法:疏肝理气,化瘀通络,消肿解毒。处方:柴胡、桂枝、牡蛎、鸡血藤、赤白芍、香附、浙贝母、生黄芪、丹皮、泽兰泻、砂仁炒枣仁、威灵仙、地骨皮、珍珠母、白花蛇草、焦槟榔、生甘草。辨治要点:手术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目的是彻底清除病灶。患侧上肢肿胀是乳腺癌术后最为较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高达63.3%。因患者处于放疗中,所以,本阶段治疗的重点在于一方面改善患者“瘀滞”状态,另一方面在于针对放疗的增效减毒。治疗上仍贯穿着“气”,重在疏肝理气,安神解郁。同时,配合化瘀消肿之品。中医认为放疗所伤为“热毒”,所以,方中配合凉血活血之品,如丹皮、紫草、鸡血藤、地骨皮等。三诊
此时患者放疗中。症状:睡眠有所改善,疲乏,潮热,易汗出,夜间尤甚,左上肢浮肿。舌红,苔少,脉沉细。辨证:阴虚内热。治法:养阴透热。处方:鳖甲、地骨皮、秦艽、乌梅、鸡血藤、白芍、丹皮、柴胡、香附、生黄芪、桂枝、旱莲草、生首乌、白蒺藜、穿山龙、浙贝母、夏枯草、炒枣仁。辨治要点:阴伤内热为放疗的常见副反应之一。除了肿瘤本身导致阴血亏虚,放疗损伤机体整体功能,致使气血生化不足,并且射线灼伤阴血,这些均可导致阴血亏虚。肝藏血,血能养肝,肝体柔和,疏泄才能正常。治疗放疗相关阴伤内热,邪伏阴分,常从肝入手,滋养肝阴,兼以清热降火,辛凉透散。邪气深伏阴分,混于气血之中,不能纯用养阴,又非壮火,更不得任用苦燥,养阴透热并进,方为正法。常用方剂有秦艽鳖甲汤、青蒿鳖甲汤等。四诊
患者放疗结束。
症状:精神较差、疲乏,易汗出,口腔满布散在溃疡,疼痛明显,头痛,咳嗽,咳少量白痰,左上肢浮肿减轻,食欲一般,睡眠好转,大便难行。舌淡暗,舌体胖大,边有齿痕及瘀斑,苔水滑,脉沉细。辨证:脾肾阳虚,风寒外袭。治法:温阳益气,解表。处方:炙麻黄炮附子、细辛生、黄芪、生白术、生地榆、炮姜、桔梗、猪苓、茯苓、砂仁仙鹤草、双花藤、肉苁蓉、火麻仁、白芷、丹皮、炒枣仁、生甘草。辨治要点:此阶段的患者表现为阳气不足,风寒外袭。主要原因为患者术后,放、化疗后,致使阳气亏虚,阳虚易感外邪,致使头痛,咳嗽。阳虚精亏,肠失温煦,传导不行,故大便不通。阳气亏虚,虚热上炎,而致口腔溃疡。治疗上应以温阳解表为主,代表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五诊
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好转。
症状:精神明显好转,乏力减轻,口腔溃疡基本愈合,仍易汗出,头痛,咽痛,口干,咳嗽咳痰,食欲可,夜梦多,易惊,大便结。舌淡暗,边有瘀斑,苔薄黄,脉沉。
辨证:心脾亏虚,表虚外感
治法:健脾养心,扶正解表,止咳安神。
处方:柴胡、防风、乌梅、炮姜、、桔梗、生甘草、生黄芪、仙鹤草、地骨皮、生白术、火麻仁、番泻叶、炒枣仁、枳实、肉桂黄连、玉胡蝶、麦冬、威灵仙、生甘草。
辨治要点:中医治疗根本在于辨证论治。患者经过前期治疗,目前应属于康复期的治疗。乳腺癌的患者此阶段,往往表现为心脾亏虚,正气不足,易感外邪。所以,我们针对患者的临床表现,选用过敏煎与玉屏风散加减,重点在于益气固表,调心安神,解表止咳。
注意本阶段所出现的便秘,仍考虑以“虚“为主,治疗重在润肠通便,配合枳术散为主,重用生白术、以健脾润肠通便。
患者继续服用中药配合内分泌治疗,目前病情稳定,无任何复发转移迹象。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预约御方堂专家预约方式
第一种方法:拨打健康-。第二种方法:扫码下方